聚碳酸酯PC板材生产厂家

十年专注PC耐力板、阳光板生产,加工,销售

24小时 · 全国热线
400-699-1508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PC耐力板

PC耐力板的发展历史

发布:PC板厂家
日期:2025-07-10
阅读:13

PC耐力板的发展历史

 

PC板(聚碳酸酯板)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从实验室发现到工业化生产,再到广泛应用并持续创新的历程,其核心发展阶段及关键事件如下:

 

一、实验室发现与早期探索(19世纪中叶-20世纪中叶)

首次合成尝试

1859年,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(Butlerov)首次在实验室合成出聚碳酸酯,但材料性能不稳定,未实现商业化。

1898年,德国化学家阿尔弗雷德·艾因霍恩(Alfred Einhorn)通过苯二酚与光气反应制备出不溶不熔的固体,但因技术限制未获应用。

关键技术突破

1953年,德国拜耳公司科学家赫尔曼·施耐尔(Hermann Schnell)通过界面缩聚法成功合成高分子量聚碳酸酯,并申请专利,商品名为“Makrolon”。

同年,美国通用电气(GE)科学家丹尼尔·福克斯(Daniel Fox)独立开发出类似技术,推出商品名“Lexan”。两大公司因专利争议最终通过交叉授权解决,奠定PC商业化基础。

 

二、工业化生产与初期应用(1950s-1970s)

商业化起步

1958年,拜耳公司实现聚碳酸酯工业化生产,推出Makrolon。

1960年,GE公司以Lexan品牌进入市场,推动PC在北美广泛应用。

早期应用领域

电子电气:绝缘材料、开关外壳。

汽车工业:车灯罩、仪表盘(利用耐热性)。

消费品:安全眼镜、防弹玻璃(如飞机舷窗)。

 

三、技术优化与多样化发展(1970s-1990s)

工艺改进

熔融酯交换法(1970s):替代传统溶剂法,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。

材料改性:开发PC/ABS合金(增强耐化学性和加工性)、阻燃PC(满足UL认证)、抗紫外线(UV)涂层(延长户外使用寿命)。

新应用拓展

医疗领域:灭菌器械、血液透析设备。

光学介质:CD/DVD光盘基材(1980年代起)。

建筑领域:双层及多层阳光板问世,替代玻璃用于温室、工业屋顶,显著提升节能性和抗冲击性。

 

四、全球化生产与环保挑战(1990s-2010s)

产能扩张

亚洲崛起:中国、韩国、台湾成为主要生产基地。2004年全球PC产能突破400万吨/年。

环保压力

双酚A(BPA)争议:研究指出BPA可能干扰内分泌,引发对PC食品接触材料的担忧(如婴儿奶瓶)。

法规限制:欧盟、美国部分禁用含BPA的PC制品,推动无BPA替代品研发。

回收技术

化学解聚:将废PC降解为单体重新聚合(如日本帝人工艺)。

 

五、当前趋势与未来方向(2020s至今)

新兴应用

5G通信:高频信号传输的天线外壳。

新能源汽车:电池组件、充电桩外壳(耐高温需求)。

3D打印:高精度PC线材用于快速原型制造。

可持续发展

生物基PC:利用植物衍生单体(如伊斯曼化学的创新)。

闭环回收:企业如科思创推动生产-回收一体化。

技术挑战

替代材料竞争: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G)在透明包装领域的替代。

 

六、中国PC板行业的崛起

探索发展阶段(1959-2004)

1959年,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展PC生产工艺研究,但未建成万吨级装置。

2004年,中国仅有8家PC工厂,产能3000吨,严重依赖进口。

技术引进阶段(2005-2013)

跨国企业如帝人、科思创在华投资建厂,产能逐步提升,但进口依赖度仍高。

产能爆发阶段(2015至今)

2015年,宁波浙铁大风化工采用自主非光气法技术建成10万吨/年装置,打破外资垄断。

截至2020年末,中国PC产能达180万吨/年,占全球30%;预计2025年将达480万吨/年。

 

上海华办塑胶

咨询电话:400-699-1508

主营:PC耐力板生产加工,PC阳光板生产加工,颜色和尺寸可定制。

地址: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泰顺路1111号



PC.png

关键词:
PC耐力板的发展历史
本站文章有些来自网络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果图片或者内容侵权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【QQ:523682164】 删除 ,感谢!
热销城市:
上海 北京 南京 苏州 西安 合肥 郑州 杭州 常州 福州 武汉 太原 沈阳
上海PC耐力板厂家加工、销售上海排名前三
欢迎咨询华办,您的每一个电话、邮件、留言,我们都会认真对待

首页

电话咨询

在线客服